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127”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专业竞争力和全球胜任力,2025年7月21日至26日,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组织18名本科生赴澳门大学(以下简称“澳大”)健康科学学院及中华医药研究院进行学习交流夏令营活动。共同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来自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三所高校的师生。

澳门大学伍宜孙图书馆前合影
夏令营活动内容包括学术交流、破冰活动、与澳大研究生交流、“教授有约”活动、实地参观研学、文化交流日等系列活动。开营典礼上,健康科学学院院长邓初夏教授热烈欢迎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同学,鼓励大家“探索科学,探索未来”。副院长沈汉明教授和陈强教授分别介绍了澳大及健康科学学院,以及本次夏令营的活动安排。通过破冰活动4所高校的学生们认识彼此并逐渐熟悉。与澳大研究生们的直接交流,同学们了解到澳大学科研究和学习生活情况。

澳门大学邓初夏院长在开营仪式上致辞
学术交流环节包括学术讲座和“教授有约”活动。邓初夏院长带来了以《肿瘤精准医学》为题的精彩学术报告,其中蛋白酶体活性和肿瘤细胞抗药性部分的研究进展、个性化的抗肿瘤药物筛选、治疗策略和试剂盒开发使得同学们对于肿瘤领域的研究现状、前沿知识、科研思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其后的“教授有约”活动环节,同学们根据教授们的科研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以小组为单位和教授们面对面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和答疑活动。教授们从事的专业领域各不相同,涵盖肿瘤治疗与新型抗体等药物开发、小分子抑制剂与阿兹海默、癌症的生物大数据算法、细胞极化与衰老、公共卫生及医药管理,等等,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认识,还通过教授们分享的职业道路的经历了解到一些未来深造和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
随后在健康科学学院和中华医药研究院的安排下,同学们参观了健康科学学院精准肿瘤前沿科学中心、核心实验中心,以及中华医药研究院暨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动物研究核心实验中心的斑马鱼房中丰富的斑马鱼资源和自动精准喂食机器,以及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先进的中药质量检测控制设备、药物加工/提取/包装等设备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此外,本次活动还邀请了健康科学学院的博士生李麟和中华医药研究院青年学者李欣博士带领同学们深入参观了课题组的科研实验室,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各种实验管理细节、忙碌的实验人员、前沿的科研项目等等都让同学们对于科研生涯有了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教授有约”活动(上)、健康学院实验中心参观(左下)以及和邓初夏院长合影(右下)
在澳大师生陪同下,同学们参观了澳大校园、展览馆、伍宜孙图书馆等,其中图书馆馆藏之一澳门大学十周年校庆国家教育委员会赠礼(1990年)——秦陵铜车马由我校制作,让大家印象深刻。此外,文化活动日同学们参观了多个澳门世界文化遗产景点,包括大三巴牌坊、大炮台、官也街等,体验澳门深厚的历史文化,收获颇丰。

四所高校师生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前合影
结营仪式后,我们团队师生一起进行了本次活动交流分享会。参与学生都表示,这次夏令营精彩充实,是一段难忘愉快的经历。

闭幕式颁发夏令营结业证书(左)和团队师生进行交流分享会(右)
此次赴澳大暑期研学活动构建了多维度的国际交流平台,学生们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能力跃升:在科研实践维度,近距离接触药品研发等前沿领域,系统掌握肿瘤精准医学等方向的研究范式;在文化认知维度,透过澳门四百年中西交融的历史脉络,深刻领悟科研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与文化传承使命;在成长发展维度,既拓展了全球视野与跨学科思维,又建立了跨校际学术网络,收获知识积淀与友谊纽带。同学们一致表示,将把在此学习到的融入学业规划,以国际化素养驱动全面发展。
学生研学感悟:
王诗茜同学,女子足球
2022级本科生:
在澳大健康科学夏令营的这几天,我触摸到肿瘤精准治疗的前沿,感受到教授们对科研的赤诚。国家重点实验室里精密的仪器,教授们讲述新药研发时的灼灼目光,让我明白科研需要发自内心的兴趣和沉下心的专注。澳门中西交融的街巷,更教会我用开放视野看问题。这段经历坚定了我踏实求学、探索生命科学的决心。
李博同学,生命学院2022级本科生:
我很想知道,初中课本里的澳门现实是什么样子的,人均GDP排名世界第二的地区的人们怎么生活,这是我此行的问题。当我真实地来到这里,与教授学海上交流,于城市烟火中漫步,望海看落日,听风也观人,我找到了答案—热爱生活,专注自我,不忘初心,终有回甘!
(文:王诗茜、陈文倩;图片:龙古真、呼延霆;审核:段利兵)